首页 银行 > 正文

美联储完成年内第四次加息 抑制通胀是首要目标

美国当地时间7月27日,美联储完成年内第四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1.5%至1.75%上调到2.25%至2.5%。本次加息幅度为75个基点,与美联储前期释放的信号及市场预期相符。至此,美联储年内已加息225个基点。

与此同时,美联储宣布将从9月起加速“缩表”,即提高美国国债的每月缩减上限至600亿美元,并提高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每月缩减上限至350亿美元。

抑制通胀是首要目标

“目前,美联储政策重心仍然在控制通胀。”对于本次加息的原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指出,“美联储处于加息中后段,而‘缩表’刚起步,且目前美国通胀尚未‘拐头’,在美国通胀出现趋势放缓迹象前,美联储将延续紧缩政策。”

当地时间7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6月末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9.1%,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3%。美国CPI同比、环比涨幅均超出市场预期,同比涨幅为1981年11月以来最大值。

美联储议息会议指出,近期美联储支出和生产指标出现疲软。尽管如此,近几个月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美国通货膨胀仍然高企,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供需失衡,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更广泛的价格压力。与此同时,俄乌冲突也对通胀上行造成额外压力,并使全球经济承压。目前,美联储依然坚定地希望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此次加息75个基点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接近中性利率水平。虽然通胀数据仍然呈上升趋势,但是目前经济很可能处于数据尚未完全反映出货币政策收紧效应的时期。他认为加息和“缩表”实际上已产生了效果。

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董澄溪认为,本次加息决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美联储的态度较市场预期更偏“鸽派”,承认经济出现放缓迹象,表示未来加息节奏将取决于经济数据,可能会放缓加息节奏。抑制通胀仍是美联储目前的首要目标,尽管经济增速的拐点已经出现,但美联储仍需要继续加息,以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滞胀。

警惕美联储持续加息外溢效应

本次加息“靴子落地”之后,美股、美债、美元迅速反应。

一方面,美股三大指数在尾盘短线拉升,截至美国当地时间7月27日收盘,道指上涨436.05点,收于32197.59点;纳指上涨469.85点,收于12032.42点;标指上涨102.56点,收于4023.61点。另一方面,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5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逾11个基点至2.79%,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跌6个基点至2.74%。此外,美元指数当日大跌0.7%报106.4861,而包括欧元、离岸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则集体上涨。

“本次会议后,由于市场解读偏‘鸽’,投资者情绪有所升温,当日美股涨、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下跌,但随着二季度GDP数据和就业数据的出台,市场可能重新转向衰退交易。随着8月更多美国公司公布财报,美股可能继续下调。抑制通胀需要实际利率继续上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年内大概率仍将重回3%以上。”董澄溪表示。

与美国金融市场的短暂“狂欢”相比,美联储持续加息对新兴市场带来的外溢效应更值得关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吕昊旻指出,新兴市场国家需警惕三种风险:

首先,紧缩货币政策抑制全球需求,导致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加息背景下,全球金融条件收紧,融资环境恶化。中小企业、低评级企业的再融资成本增加,信用违约与破产风险加大。

其次,美元持续走强,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压力增大。2022年以来,斯里兰卡、老挝、土耳其等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分别达44.6%、25.4%和22.2%。部分金融脆弱国家甚至面临主权债务风险。

最后,新兴市场遭遇资本外流。自2022年3月以来,新兴市场资本加速流出。3-6月,新兴市场投资组合连续净流出,累计流出427亿美元。其中,6月投资组合资金净流出66亿美元。(实习记者 许予朋)

标签: 美联储加息 抑制通胀 机构债券 国债收益率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