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 > 正文

以金融“活水”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广东64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

2020年12月31日,潮阳、郁南农村商业银行开业揭牌,标志着广东用3年时间顺利完成64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攻坚任务,成为广东金融改革史上又一里程碑。

“完成农信社改制任务,不仅让广东农合机构卸下历史包袱,还让其更好地服务‘三农’、县域经济和实体经济,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广东省社科院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认为。

2017年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以全面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化解风险为目标的广东农信新一轮深化改革。当年11月15日,省政府召开全面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动员大会,打响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三年攻坚战的关键一役。

通过改制工作,广东累计化解农合机构风险包袱超过1300亿元,并探索出一条农合机构改制化险的新路子,摆脱困扰业务发展的历史包袱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形成改革化解风险、转换机制、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形成农合机构改革的“广东经验”。

如今,改制后的农合机构焕发新活力,成为广东金融支农“主力军”。截至2022年8月末,全省农商行总资产规模4.27万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6万亿元、2.20万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593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0万亿元,存贷款规模持续保持全省银行业首位,支农支小信贷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笃行不怠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啃下农信社改制

“硬骨头”

今年3月末,开市春浩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下称“春浩公司”)获得了一笔来自开农商银行的500万元贷款——这笔贷款的抵押物不是住房和土地,而是生猪。

“猪舍建设、养猪存栏量增加导致饲料用量大增,公司资金出现暂时困难,已经没有不动产抵押物了。”春浩公司负责人说,基于生猪身份证“真知码”溯源技术的“生猪贷”为其解决了融资难题。

这是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的生动注脚。

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第一家农村信用社在台山县成立。此后,广东农信社逐渐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农村信用社、广东最大的银行机构,也是广东服务“三农”、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但是,广东农信社改制起步相对较晚、步子较慢,到2017年9月末,仍有64家农信社未改制为农商行,占全省农合机构总数的2/3。同时,广东农合机构的发展情况与广东经济强省、金融大省的地位极不匹配,甚至成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点领域。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农信社改制势在必行。

2017年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以全面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化解风险为目标的农信社改制攻坚改革。彼时,农合机构面临巨大的改制资金缺口,新旧难题交织、各方矛盾错综复杂,改制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面对艰巨的改制任务,广东省委、省政府高位部署,各部门形成合力。

当年11月,全面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之后,广东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省深化农合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农合机构对照目标任务,全力以赴加快改制组建步伐。

在统一推动和部署下,全省层面形成一股改革力量。各地市均由市政府“一把手”挂帅担任本市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将农信社改制确定为“一号工程”。

攻坚之下,我省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跑出了“广东速度”——2018年全年组建58家农商行,单年组建数量为五年全国之最;2020年底全面完成改制组建农商行的艰巨任务。

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继续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 ,巩固改制成果,激发市场活力,更好服务“三农”、县域经济和实体经济,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截至2021年底,广东农信以全省银行业15%的贷款占比,提供了全省60%的扶贫小额信贷、60%的农户授信、50%的普惠型涉农贷款。“十四五”时期广东农信将投入超1万亿元信贷资金,以金融“活水”助力广东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唐柳雯)

标签: 农村商业银行 农信社改制 金融改革 农合机构风险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