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2022年机构预测观点总结:港股底部 A股上半年看好

主要观点:

1、股市不熊,阶段性可能成长价值需要均衡

2、一致预期:基建、二线白酒、汽车零部件、计算机、电力、军工;分歧:地产、金融、光伏、电动车

3、风险:滞涨、美国收紧加速、地产托不起来

一、海外宏观

2022年通胀高企成为核心矛盾,TAPER后可能加息,最悲观的三次(上半年会出现),最乐观的一次(上半年不会出现)

美股和联储政策将交替相互影响,中期选举年无法过鹰

海外供应链的恢复受到服务业恢复和劳动参与率制约,中国的出口未必会很差

在美国劳动参与率比较低的情况下,服务业和工业同时恢复,会在比较长时间争夺劳动力,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通胀不容易下来,另一方面可能会使得供应链恢复速度慢于预期。因此中国的出口未必会很差。

外部环境不好,体现在流动性收紧和供给恢复,下半年制约中国货币政策(中国降息最佳窗口期:Q1)

很有可能在下半年、甚至可能在上半年、靠近二季度末的月份就会明显的制约中国政策空间。因此大家认为中国降息的最佳时间窗口期就是一季度,如果一季度不能实现有效降息把经济拖起来的话,到二季度及以后,这个难度就加大了。

分歧:

海外需求回落,下半年的另一个风险点

二、国内宏观

2022年从衰退走向复苏(在目前整个经济非常差的情况下,因为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政策的发力,会使得经济开始好转)

(分歧在于,好转的节奏是逐季上行or二季度见底,大概一半一半,有的是比较乐观每个季度都向上,悲观的认为可能二季度才在见底。一致预期是四五月份企业盈利肯定是见底。)

出口不拖累的情况下,基建发力是国内经济的非常重要的点。

GDP 5-5.5%(很奇怪,不论乐观、悲观,都认为能达成)。其实有的观点是在2022年可能会出现类滞胀的情况,如果这情况出现那么理论上超五的可能性会有所下降。

CPI-PPI剪刀差收敛(一致预期),PPI向下收敛预期强,CPI向上收敛预期弱。

国内宏观层面分歧:

双宽的宽度,以及节奏问题。区别就在于信用到底是广泛性变宽,还是结构性变宽;节奏上是一季度全放光,还是滴油政策。结构性变宽,即对于地产类,还有比较偏强周期的基建链未必能获得足够的信用,持这样观点的基金公司是坚定的成长派(占少数)

阶段性滞涨?(双控的力度、CPI的传导、货币政策的制约)

两个认知差:

(1)把房地产行业简单理解为商品房(市场派),还是有相当一块的保障房或者是政策性的房地产(政策派)

(2)把基建投资和地方财政挂钩,市场派认为基建的钱不够,政策派认为中央财政还是非常宽裕的,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等各种手段去解决地方财政的问题。统计而言,不存在托经济托不住的情况

三、市场

A股,乐观居多悲观少数,至少上半年仍好。不少基金经理认为明年不会太差,他们相信在双宽背景下应该有一个超过5%甚至8%及以上的沪深300涨幅。

港股底部(少数看多,但多数有分歧:处于左侧,但还要观察海外流动性和国内政策)

个别观点:

1.理财资金入市,股好于债,债市不熊(长期估值中枢上抬,利好A股)

2.前半程机会,后半程防御,全年偏防御,后半程债好于股(某基金公司观点:或许加一些金融也不错,另提出一个观察点:企业盈利什么时候见底,可能比较差)

3.估值泡沫不严重(核心成长和新兴成长),政策和流动性友好

四、行业

2022年各行业大的β都不具备,关注反转机会(泛低估值周期性成长股,以建材家具家居为代表)

一致预期消费:CPI上行利好一般消费,K型分化带来的机会,如中低端二线白酒、大众消费品

低估值行业存在修复空间,比如地产、地产链、基建链(地产分歧大,地产链有分歧,基建无分歧)-多数会把注意力放在水泥、防水、装配式建筑、家居、家电

电力:虽然底子是火电,但风、光转型,有成长性,均值回归后,有成长和估值双击可能性。

汽车零部件:成本带来毛利提升,新势力和tesla带来渗透率提升,国有零部件品牌进入长期成长通道(做的不错的:国海富兰克林的刘晓,易方达林森、兴证全球任相栋、光大保德信的魏晓雪)

成长类的基金经理看好军工的程度开始超过新能源车、半导体(一致预期,但抱团可能性小)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化、ARVR新品的出现、以及2021年整个板块涨幅不大,配置机会

计算机:2年没怎么涨的行业,2022年有可能更好,配置机会。

行业-分歧:

电动车上游及光伏分歧巨大(体现在上游业绩2022年上半年爆发是否有机会,以及光伏股票抢在基本面前面是否有风险

地产及金融分歧巨大:买地产和金融总体体现的是价值的思路和防御的思路。

五、风格

短期价值更优,长期成长更优

行业均衡、大小盘收敛(一致预期)

五因素中(经济、政策、动量、估值、成长性),2022年核心驱动是估值

2022年权益类基金的收益中枢会落在沪深300与中证500之间

风格-分歧

量化产品对于中证500超过15%的超额收益:ALPHA挖掘市值是否下沉分歧巨大(量化2022年核心的投资机会来自于中小市值vs价值回归)

总结

价值投资的时代来临,业绩为王,寻找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大周期上,股市已进入新阶段,2016-2019年的去杠杆周期是这个大周期的确认期间,后面还有5-10年的延展期,直到颠覆性技术出现。

未来5-10年,房地产、疯牛股市等无脑买入的财富增值模式确定已成历史。经济增速会像下楼梯一样逐级下降,受益于利率下降、供给侧改革和龙头效应,好公司股价会像上楼梯一样逐级上涨,大盘指数会分化,包含更多好公司的指数将走出结构性慢牛。

未来5-10年,个人投资者对自己的资金必须要精细化管理。第一,可以精选基金让别人帮忙理财,但是基金筛选对很多人可能比选股还难;第二,投资指数和行业ETF,这需要判断大周期的能力;第三,投资能力圈内的价值成长股。

过去一年感受最多的,是价值成长股的投资策略比前几年溢价率明显高很多,擅长基本面研究的机构大部分都有超过指数的净值收益,这背后的逻辑是股市生态的根本性转变,去杠杆这几年让以庄股为中心的上市公司、机构、大户和散户损失惨重,所以短线大涨大跌的博弈行为大为减少,很多资金转向了长线机构化的投资行为。

本文选编自“独角兽智库”;智通财经编辑:李均柃

标签: 2022年 机构观点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