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10月19日讯(记者 郭文培)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规划提出: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中的作用,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
中医药发展再次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随着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中医药的发展迎来高潮期,如何高质量发展便成为当下重要议题。10月16日,第九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与会院士们从发展现状、现存问题等维度,就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张伯礼院士:质量与临床证据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瓶颈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指出,从上游中药农业到中游中药工业再到下游中药商业,中医药市场发生显著变化。近20年来,中药产值高速发展,增长近30倍。然而,产值迅猛发展之余,也面临诸多挑战。
“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差异,现代医药政策与新时代中医药发展战略不适应,中医药科研综合实力与承担的使命还有一定的差距,人才队伍与中医药发展要求还不适应……”张伯礼院士举例表示,这些都是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问题。其中,中药的质量与临床证据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瓶颈。
张伯礼院士进一步解释,当前中药材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尤其体现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植物生长调节剂违规使用、熏硫超标、黄曲霉毒素污染、真伪混杂、产地加工随意性大等方面。因此,中医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在于提升质量。
落到实处,该如何提升质量?张伯礼院士提出,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要用无公害的药材保障中医药健康发展。他说,中药材几千年来都是野生,真正搞种植的时间很短,缺少积累,所以必须要加强研究。同时,中药材和饮片要分类分级,优质优价。提升中药的质量,要做到“三无一全。”
所谓“三无一全”即无硫磺加工、无黄曲霉素、无公害(包括无农残超标、无重金属超标、无使用生长调节剂促进采收器官的生长)及全过程可追溯。据了解,自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成立以来,联盟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连续三年推行“三无一全”。2018年—2020年,“三无一全”品牌品种达到36个。
朱有勇院士:中药材要有自己的一条战略路子,要让它“回家”
“千百年来药材采挖自深山老林,药效高、药力足;但需求暴涨,野生药材挖空殆尽,不得不人工栽培。人工栽培在药材的资源收集、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医药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样,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看来,人工栽培异军突起的同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
朱有勇院士表示,人工栽培尽管在药材资源收集、育种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高产低质、农残超标、连作障碍等问题。他说:“在高产低质问题上,化学品过量使用导致高产与药效成负相关,药材质量受到质疑。其次,因为中药材经济效益比较高,大家都不计成本地使用农药,农残重金属超标的问题突出。在连作障碍上,农用地种完一次之后,几十年不能再种,没有地来种中药材,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那么,中药材如何规范化种植呢?朱有勇院士指出,“中药材要有自己的一条战略路子,要让它‘回家’。从城里面来的回到城里面去,从林下来的回到森林里面去,从水里面来的回到水里面去。总之,就是一定要让它‘回家’。”
朱有勇院士进一步解释,“回家”即中药材“回归”,在林下发展中药材,走有机种植之路。而要走中药材回归山野林下的有机种植之路必须要回答三个问题——基础的科学问题是什么?能不能形成关键技术?能不能实现产业化?
对此,朱有勇院士提出,中药材种植应注重生态环境特性与中药材生长发育特点相结合,利用最适生态环境生产最优质的中药材产品,创新产业发展机制,从种植到产品全程封闭管理,建成闭环产业化模式。通过努力,争取五年内建成3至5个道地中药材品种产业链的产业体系,形成20亿元林下中药材产业。
标签:
院士
新时代
中医药
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