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CRO“探花”泰格赴港上市:实控人一年减持30多次

3月16日,国内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H股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若此次泰格医药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功,那么就将成为继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后国内第三家“A+H”药物研发外包服务(CRO)企业。

这家国内临床CRO龙头的“A+H”之路会像两位前辈一样顺利么?

实控人一年减持30多次,累计套现超5亿元

据了解,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2010 年进行股份制改革,2012 年于深交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创始人是叶小平和曹晓春,两人分别持股 24.82%、8.75%。

创立伊始, 叶小平和曹晓春看到了国内CRO市场的巨大潜力。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看错,虽然我国 CRO 行业起步较晚,仅有 20 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近年来,受益于政策利好、融资便利、医药市场扩容,我国 CRO 进入黄金发展期。在研发投入和 CRO 渗透率双升带动下,增长动力十足,复合增速将维持 20%,是全球 CRO 增速最快市场。

据悉,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即合同研究组织,是指通过合同形式为医药企业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的组织或机构。CRO 企业接受药企的委托,执行新药研究中的部分工作。

一般来说 CRO企业的人员成本比大型药企低20-30%,把研发外包可以相对提高药企研发的灵活性,降低试错成本,同时由CRO 企业承担的项目与药企自身承担的项目所需时间相比,大约可以节省1/3-1/4 的时间。

泰格医药的优势在于临床 CRO ,这是整个CRO行业中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比例最大超 67%,2017 年国内临床 CRO 规模达 400 亿元。多家研报预测未来将保持 30%的高速增长。

伴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泰格医药的业绩也随之腾飞。上市第一年,泰格医药营收仅2.54亿元。到2018年末,总营收已经达到23.01亿元,升幅超过800%,最近5年平均增长率为48.31%。

归母净利润方面,泰格医药上市当年仅为0.68亿元,2018年末高达4.72亿元,增幅为将近6倍,最近5年平均增长率为43.77%。

同样“飞升”的还有泰格医药的股价。截止2020年3月19日,股价累计涨幅已经高达2039.36%。

但与此同时,泰格医药的股东和董事都开始动作频频。据choice数据统计,2019年至今,泰格医药的重要股东减持已经达到50次,累计套现达18.65亿元。而且自2019年以来,重要股东无一增持。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创始人是叶小平和曹晓春是减持的主力军,二人一共减持36次,累计套现达5.997亿元。

对于实控人跟高管连连减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与近年来泰格医药在资本市场上受到追捧有关,股价较上市初期涨幅超2000%,不排除估值过高存在泡沫的可能性,高管趁着股价高企连连减持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他指出实控人一边减持,一边推动泰格医药赴港上市募资,或许与疫情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关。

疫情或令现金流承压,或为赴港上市原因

此前据媒体报道,受新冠疫情影响,即将开展的临床试验无法招募病人,已经开展的也正在偏离计划,湖北省内的临床试验(针对新冠病毒的除外)几乎停滞,全国超过70%的临床试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正在增加适应症的几款“明星抗癌药”PD-1。

方恩医药的执行董事长张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部分的临床试验是多中心临床试验,武汉出现问题,从整个临床试验角度来讲,等于有一个链条断了;很多省份比如浙江、山东等,也受到疫情的波及,当地医院的工作重点发生了根本改变。

据他介绍,目前全国几乎所有批准的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城市都受到了影响,不管是病人比原计划少,还是已入组病人的脱落,最终反应在临床研究报告上都是数据问题——数据完整性和合规性,而远程记录的数据不一定能全部得到药品监管部门的认可。最直接的补救办法是增加受试者,这会延长项目时间,新药上市也会迎来大面积推迟。

多位药物研发人士都表示,今年新药上市时间普遍会推迟三个月到6个月。

这最直接影响的就是临床CRO企业。CRO公司作为申办方药企的乙方和药企之间的合同通常以“里程碑模式”付款,即双方约定到某一“里程碑”结一次款。标志性的里程碑包括伦理委员会通过、遗传办通过、试验启动会、第一个患者入组、入组完成、所有患者出组、数据库锁定、中心关闭等

一位CRO公司临床实验中心负责人表示,如果服务公司和申办方签的合同是10个月期限,受疫情影响,项目延期三个月,这三个月的成本需要CRO公司自行承担。现在面对疫情,每个项目都在延期,多个项目的延期会给CRO公司的现金流带来了风险。

据他透露,现在业内公司都在减少开支,保存现金流。对于去年已经获得融资的CRO企业可能还可以支撑,但有些中小型CRO企业已经在思考的却是要不要裁员。

作为国内临床CRO龙头的泰格医药面对疫情带来的黑天鹅显然无法独善其身,甚至因为同时承担多个项目,压力并不比中小型CRO企业小。在此时选择赴港上市募资,或许正是其为抵抗风险做出的决定。

标签: 泰格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