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聚美优品坚持私有化背后:昔日黑马跌落神坛

近日,聚美优品私有化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根据聚美优品最新发布的公告,该公司已接受以公司创始人陈欧为首的买方团提出的私有化方案。根据协议,买家将立即开始要约收购聚美优品所有非买方拥有的已发行A类普通股,价格为每股2美元或每股ADS 20美元的现金。

聚美优品表示,预计该交易在今年二季度完成,之后该公司将成为陈欧直接全资拥有的私有公司,从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退市。不过据媒体报道,与聚美优品四年前首次提出私有化时的境遇类似的是,部分中小股东依然认为该公司私有化价格过低,对方案持有异议。

聚美优品为何要坚持私有化?中小股东的不满对聚美优品的私有化进程有何影响?在持续多年的中概股回归浪潮中,聚美优品退市后的发展规划又是如何?若要回归,其是否有回归A股的能力与打算?对此,蓝鲸TMT记者联系聚美优品方面,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得回复。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聚美优品上市后屡次陷入危机,加之转型不畅、股价大跌,坚持私有化是无奈之举。目前聚美的私有化方案已被接受,之后的环节大概率将持续推进,退市应该只是时间问题。至于其退市后的具体走向,是继续保持私有化还是回国内重新上市都不让人意外。

上市后风波不断、转型不畅,市值缩水超九成

要探究聚美优品坚持私有化的原因,首先要从回顾该公司的发展历程开始。聚美优品成立于2010年,其前身为团美网,是中国第一家专业化妆品团购网站。2011年陈欧凭借“我为自己代言”系列广告爆红,瞬间吸引了千万粉丝,并极大提高了聚美优品的曝光度和品牌影响力。此后,该公司以“黑马”之势迅速崛起,在成立三年后便创下销售额超60亿元的成绩。

2014年5月聚美优品成功上市,IPO发行价为22美元/股,市值超31亿美元。彼时,年仅31岁的陈欧率团队赴美敲钟,成为纽交所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一时间风光无两。

可惜,这一高光时刻很快便因“假货风波”逝去。2014年7月底,聚美优品的第三方供应商祎鹏恒业等被曝售假,导致聚美优品陷入信任危机、遭遇投资人集体投诉,公司股价也大幅下跌。此后,聚美优品忍痛砍掉第三方平台上的奢侈品业务,将大部分业务转为自营,并开启全球直采的“极速免税店”业务。

不过,这一系列举措只给聚美优品带来短暂的股价回升。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聚美优品的股价开始急转直下,始终处于下滑通道,半年时间内累计跌幅达60%左右,市值也相应蒸发约六成。

为了扭转颓势,聚美优品开始了独特的转型之路,在2015年7月投资母婴社区宝宝树之后,陈欧又想打造“时尚娱乐+电商”的新模式,于2016年宣布进军影视行业,并向电视剧《温暖的弦》投资8400万元,可惜反响平平。2017年,陈欧因公司斥资3亿元收购共享充电宝街电约82%的股权而与王思聪“互怼”,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甚至被部分投资人视为“不务正业”。

对企业而言,业务重心的变动往往伴随着高层调整。在聚美优品专注于跨界转型时,该公司也遭遇“高层震荡风波”,公司联席CFO高孟、郑云生于2016年4月双双离职,公司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戴雨森也在一年后宣布离职,曾引发外界对陈欧与公司管理层不合的颇多揣测。

一位券商人士表示,聚美优品上市后屡次陷入假货危机,对公司品牌和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高管出走和转型业务长久未见成效,也在无形中增加了部分投资者对公司管理者能力的担忧。

风波不断之下,聚美优品的营收和用户数量开始逐年下滑。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8年,聚美优品的营收分别为73.4亿元、62.8亿元、58.2亿元、42.9亿元,同期活跃用户数分别为1610万、1540万、1510万、1070万。截至目前,该公司尚未发布2019年的任何财务数据。

与此同时,该公司的股价和市值也陷入跌跌不休的魔咒。截至2020年3月4日收盘,聚美优品报19.35美元/股,总市值仅剩2.21亿美元,较上市之初缩水超九成。

两度私有化均遭中小股东阻挠,退市时间或延长

当前,距离聚美优品的首次私有化尝试已过去四年时间。早在2016年2月,陈欧便以“聚美优品在美股市场被严重低估”为由首次提出了私有化申请;当时,陈欧及红杉资本等组成的财团计划以7美元/ADS的价格向公司发起私有化要约,但最终因价格过低、被中小股东联合抗议而“流产”。

在一片质疑声中,聚美优品于2017年11月宣布撤回私有化方案,但陈欧一直没有放弃私有化的念头,并于2020年再次抛出私有化要约。日前,聚美优品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已经与Super ROI Global Holding Limited(母公司)和买方公司聚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达成最终的私有化协议,收购价格为20美元/ADS。

聚美优品第二次提出私有化方案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话题。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多重因素导致聚美优品业绩不振、股价暴跌,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局面。其继续留在美国市场需要支付高昂的运营费用,可能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坚持私有化是应势而动,也是无奈之举。

至于第二次私有化的价格,表面上看这相对上次溢价不少,但考虑到聚美年初的合股计划,这一价格实际只相当于每股2美元,这再次惹怒了部分投资者。近期,有中国股东因对聚美的私有化行动不满而致信美国证监会SEC,称这是“抢劫式低价私有化行动”,请求SEC暂停聚美优品的私有化进程。

同时,据第一财经报道,部分中小股东依然对私有化有异议。一位(合股后)持有几千股的股东透露称,百余位聚美小股东正通过微信群组织维权,希望能与聚美优品联系谈判提价,这些人加起来的股份超过50万。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分析称,提价的诉讼通常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可能会延长退市时间,但不会形成根本性阻碍,因此不太可能改变退市结局。目前看,后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中小股东在繁琐的诉讼过程后难以坚持而自动放弃,二是收购方觉得股东过于坚持而妥协,最终适当增加私有化价格。

据上述券商人士介绍,中概股私有化通常要经历半年左右的时间,在上市公司接受方案、签订并购协议后,还需向SEC提交文件并获得审核,再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投票通过或否决并购,才代表私有化完成。若中小股东发起诉讼并被法院受理,企业退市时间可能要延长数月。

黯然退市后走向何方?

作为垂直电商领域的昔日明星,聚美优品的成长轨迹和种种遭遇让人唏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其退市后具体去向的猜测。由于近年来中概股私有化后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已成为一种潮流,坊间有观点认为,聚美退市后可能会冲击A股或港股。

“对中概股而言,无论是从提升估值还是释放价值的角度来说,回A都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沈萌认为,“但以当前聚美优品的条件或资质,其实不太符合国内A股相对较高的要求。”

他解释称,企业在国内上市需要突出主业,目前聚美能拿出手的业务除了电商就是共享充电宝。一方面,聚美的电商业务体量偏小,且随着近两年电商新模式、新平台的不断崛起,外部竞争变得尤为激烈,聚美的电商业务已不足以支撑其闯关IPO;另一方面,当前资本市场对于共享充电宝业务的热度和盈利预期都有更理性和冷静的判断,这一业务能不能经得起资本市场的推敲依然存疑,短时间内不太可能作为上市公司主业。

沈萌据此判断,“聚美若要回来上市,大概率是不会直接冲击IPO,而是不排除会以借壳等其他方式登陆国内资本市场,否则它退市也就失去了意义。”

不过,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由于聚美优品上市后市值缩水非常厉害,目前市值仅约2.21亿美元,属于较低市值的企业,私有化所需要募集的资金难度并不算大。要判断聚美私有化以后的公司走向,重点在于其私有化资金的构成来源。若其私有化资金主要来自于公司创始团队,那么其退市后继续保持私有化的可能性较高。若私有化资金来源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那么其退市后回国上市的目标就基本可以坐实。

据悉,目前聚美母公司和买方合计持有聚美优品44.6%的已发行股票,以当前聚美优品2亿美元市值估算,陈欧及买方需要花费约1.18亿美元,私有化成本远低于当年其上市的募资规模。有观点认为,陈欧可能会独立解决私有化的筹资需求。据此推测,聚美退市后或许会继续维持红筹架构。

整体而言,目前聚美优品退市后的发展路径还不清晰。未来,其是继续保持私有化还是回国内重新上市,这两种走向都不让人意外。

标签: 聚美优品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