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本土化转变失败 百岁乐购彻底退出中国

2020年伊始,又一外资零售巨头退出中国。据路透社25日报道,本周二英国最大零售商 Tesco PLC(TSCO.L)乐购集团宣布,将向华润集团出售与华润成立的合资公司20%股权,价格为2.7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5亿元),该交易计划于2月28日完成。

该交易信息宣布后,乐购周二股价收跌2.53%,报243.00便士。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至今,除沃尔玛外,12家外资零售商中已有11家退出中国。与此同时,本土零售商持续进击,国外挑战者陆续进入,新一轮的商业角逐已经展开。

本土化转变失败,乐购早生退意

实际上,乐购退出并不意外,早在2014年其与华润集团建立合资公司后,市场已经普遍认为该英国巨头不再恋战,已经谋求退出中国市场。

2004年,全球规模第三大的超市集团Tesco宣布进入中国,耗资21亿元收购顶新集团旗下乐购超市50%的股权,并将超市更名为“Tesco乐购”。时任Tesco乐购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的陶迩康曾对外放言,5年内开200家门店。

彼时,外资商超正在中国快速发展。家乐福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华东区,沃尔玛集中在以深圳为中心的华南区,两大巨头门店在这些区域快速扩张。为了避开竞争对手,Tesco乐购没有向北京、上海等地进军,转而投向青岛、潍坊等北方二、三线城市,这些市场竞争尚不激烈,能够保证其进行发展。

然而,不够熟悉中国市场的Tesco乐购,门店布局总是远离成熟社区。在选品方面,也固守原有的习惯,几千平方米的店,有一半都是电器、进口食品等品类,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不能完成本土化转变的Tesco乐购,终究难抵业绩下滑的压力,于2014年5月宣布与华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将乐购在中国的131家门店与合作伙伴的近3000家门店合并在一起,其中Tesco拥有合资公司20%的股权,华润拥有80%股权。

时隔6年后,乐购最终决定将剩余20%股份售出,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乐购方面表示,出售20%的股份使其能够进一步简化业务并将其重点放在核心业务上,所得款项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据了解,自2014年乐购现任CEO戴夫·刘易斯(Dave Lewis)上任以来,便开始推行减少非核心业务以提高盈利能力,将投资重心重新拉回英国本土市场的整体发展策略。

去年12月,乐购正式发布声明,宣布对亚洲业务进行战略评估,包括考虑出售泰国和马来西亚业务的可能性。若出售东南亚业务终成定局,则意味着乐购将全面退出亚洲市场。

4年关店千家,接盘方华润零售困境何解?

对于此次股权交易,华润集团回应媒体称,交易完成后,华润万家仍将在大数据、供应链等多方面与乐购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华润方面还表示,集团对旗下华润万家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未来也会继续支持华润万家的发展。

尽管华润态度乐观,但目前频频关店的华润万家身陷困境,以往对乐购的整合也不如人意。此次收购后,乐购很可能成为华润业绩的“负担”。

早在2015年,华润创业就因整合乐购直接亏损9.06亿港元。据华润集团财报,2014年华润创业营业额增长15.33%至1689亿港元,主要由于乐购中国的整合导致店面增加;核心利润却由盈转亏13.6亿港元,主要由于乐购中国整合带来9.06亿港元的应占亏损,以及6.4亿港元的门店关停拨备。

除业绩亏损外,同年6月,华润整合乐购案还因员工抗议引发市场关注。据悉,华润万家推出调岗计划后,引发了乐购华南区7家门店员工的抗议,其中大部分都是工龄超过6年的老员工。

有业内人士指出,Tesco乐购与华润万家一样,在很多地方有重合的门店。这种并购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形成区位优势的互补。另外,Tesco其本身就拥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而华润万家并购作风一向强势,“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在融合过程中可能发生激烈的碰撞”。

整合乐购不及预期,华润万家也身陷困境。近年来,随着国内零售环境的变化,大卖场模式衰落,华润万家业绩不振,频频关店。据统计,2014年-2017年,华润万家门店总量分别为4127家、3400家、3224家、3162家,4年中关店数量已近1000家。

2019年,继将北京两家门店托管物美后,华润万家又将在山东开设的7家超市转让给家家悦。据股权转让公告,2017年,山东华润万家净亏损达1.23亿元。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华润对乐购的整合之所以会陷入困境,最主要的原因是双方没有形成协同效应。经过多年业务方面的融合,现在或许是全盘接手乐购的成熟时机。不过,目前华润万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卖掉大卖场后,能否靠布局精品超市、社区业态一挽颓势。”一位零售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外资退潮,国内零售新变局

近两年来,与外资零售商尤其是大卖场经营者相关的消息大多为“出售”。蓝鲸记者注意到,自2018年至今,除沃尔玛外,12家外资零售商中已有11家退出中国。

2019年,在入华的第24个年头,家乐福以48亿卖身苏宁的方式全身而退;同年10月,麦德龙以10欧元的价格将麦德龙中国80%控股权卖身给物美,退走中国;上海虹桥路上开了7年的日本老牌百货高岛屋也于去年因经营困境提出“关闭”高岛屋上海门店,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暂缓关店计划。

在此之前,已有大量外资零售卖场及时止损,相继退出中国,包括法国的欧尚、英国的玛莎百货、韩国的乐天玛特、美国的梅西百货、西班牙的迪亚天天等。

外资零售的退潮,其主要原因在于业绩下滑。近年来,国内零售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在便利店和电商的双重冲击下,大卖场业态日渐式微。

在此背景下,于90年代集中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商们普遍面临租约到期的问题,租金上涨、人力成本上涨等压力。再加上“尾大不掉”的转型不畅,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表示,上世纪90年代外资零售巨头入华,主要看重的是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和低水平的市场竞争。“今天,这些有利因素有的在消失,有的在弱化。这些企业面对成本上涨、业绩下滑的态势,调整自然成为普遍选择。”裴亮说。

外资零售退潮的同时,本土零售商则持续进击,国外挑战者进入,新一轮的商业角逐已经展开。以腾讯、阿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新玩家布局线上+线下零售,逐渐掌握主导权;永辉、物美等本土商超则在积极并购、转型,补齐短板持续进击;美国仓储超市巨头Costco和德国最大的连锁超市ALDI这类挑战者陆续进入。

中信建投分析师认为,目前,国内零售环境已形成多元化格局,优胜劣汰是不变的定律。随着线下线下业态的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新零售企业加入,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标签: 百岁乐购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