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绿地控股清仓雅生活进入倒计时?

绿地控股(SH.600606)又一次爽约了。

1月14日,雅生活服务(HK.03319)发布公告称,其接获二股东绿地控股方通知,子公司绿地金融已于1月13日出售公司5000万股本境外上市外资股。目前,绿地持有雅生活股份比例,已降低至7.5%。

作为雅生活的战略股东之一,绿地控股频繁减持,给市场带来了消极信号。其一意孤行的背后,折射出企业现金流吃紧的困境。而对于发展势头正迅猛的雅生活而言,绿地中途退赛,又是否会打乱其发展节奏?

销售乏力,绿地套现解渴

入股雅生活,似乎是绿地控股颇为得意的一步。

2017年8月,绿地控股以10亿投资获得雅生活20%股权,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随后两年,雅生活的市值翻了5倍有余。截至2020年1月16日收盘,雅生活市值达415.3亿港元(折合人民币367.82亿元)。目前,雅生活的股价仍在上涨之中。

不过,面对着如此优良的标的,绿地控股似乎有些迫不及待。2019年10月,绿地金融在公开市场出售了5000万股公司股,套现10.59亿港币;1月14日,宣称不再减持的绿地控股,再度出售了5000万股雅生活股票,套现15.1亿港元。仅仅三个月的时间,绿地控股持股比例便从15%降低至7.5%。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绿地确实比较缺钱,需要卖掉部分资产维持生计,而雅生活显然是出售的首选。”

从2019年底开始,绿地控股便深陷“欠款风波”,旗下数家公司因拖欠工程款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虽然张玉良前几日有关项目停工问题做出过辟谣,但绿地资金链偏紧,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曾向蓝鲸房产指出,“近年来,绿地不断布局基建、科创、康养等行业,这些产业都处于前期投入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这分流了房地产业务的部分资金。”

而房地产业务显然并未达到张玉良的预期。2019年前11月,绿地销售额的表现不如2018年同期。靠着12月的疯狂抢收,绿地控股全年实现销售额3880.4亿元,勉强超过了2018年的业绩。不过,这仍距其最初制定的5000亿销售目标相去甚远。截至2019年末,绿地的资产负债率达到87.94%,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负债率为81.46%,在TOP10房企中,绿地负债情况并不占优势。

此外,还有一种声音指出,绿地做出切割的姿态,或有意发力自己的物业板块。随着房企白银时代的到来,物业板块正成为房企争相布局的蓝海。

TOP10房企中,碧桂园(HK.02007)、中海(HK.00688)拆分了自己的物业板块上市;万科物业、龙湖物业,则成为母公司获取流量入口、发力多元化的重要推手;而反观绿地控股,其物业板块存在感并不高。依赖母公司规模优势,发力物业管理领域,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目前来看,这一切还仅限于想象。

雅生活规模拓展或受影响?

如今,绿地控股虽然勉强维持着二股东的地位,但已退出雅生活主要股东的序列,原绿地物业总经理王炜亦不再担任执行董事的职位。随着绿地控股话语权的减弱及影响力示微,二者的合作之路也让业内颇为关注。

为稳定投资者信心,雅生活及绿地控股均对外宣称,减持动作并不会影响两家公司的战略合作。

绿地控股称,公司会严格遵守框架协议,并避免同业竞争。按照双方此前的协定,自2018年起至2022年的五年内,绿地控股将聘请雅生活作为物业管理服务供应商,每年交付管理物业面积将不少于700万平方米,并额外提供300万平方米的优先物业管理权,共计超过5000万平方米的物业管理面积。这也就意味着,绿地控股减持动作,暂时还不会影响到雅生活的物业面积拓展。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上市两年来,雅生活在第三方拓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对绿地控股的依赖度也在下降。据雅生活2019年中报显示,集团在管建筑面积中,雅居乐(HK.03383)占比23.9%,绿地仅占比3%;第三方物业开发商占比高达72.4%。而在2017年,第三方物业比重仅为43%。

不过,不能忽视的是,随着绿地控股退出主要股东序列,雅生活此前宣称的“雅居乐物业”及“绿地物业”双品牌正变得名不副实。有业内人士建议,雅生活有必要未雨绸缪,以降低绿地控股减持所带来的影响。

目前,绿地控股持有雅生活1亿股非上市股股份,按照目前市值计,绿地控股还可以套现约30亿港元。不过,根据上市规则,该股份须由证监会批准才可转让,并不能在股市直接套现。缺钱的绿地控股是会继续观望,还是会选择清空?而在双方合作减弱后,雅生活又将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物管大战?

标签: 绿地控股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