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 正文

书写西部大地上的人间大义

书写西部大地上的人间大义


(资料图片)

——关于叶舟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

作者:施战军(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叶舟是60后代表性作家,一部部扎实而自觉创新的力作,使他稳健地走在文学的大路上。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芙蓉》杂志2022年第五、第六期增刊刊发,浙江文艺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选择的是有难度、有重量的题材,但他驾驭这个题材有握力也有巧劲儿。作品被列入2023年“中国好书”3月推荐书目。

这是一部“一河多源”的作品,大河的河床是河西走廊。我们知道,河流未必只有一个源头,不断被汇流才能渐成大河。这部小说的“一河多源”不光有地理、自然的决定性因素,也汇聚起了深厚而强大的文化力量和历史力量。叶舟的作品向来不乏见识,见识代表视野、代表境界。从文化分析上看,古老文化对天地的定义、历史发展中对异质文化吸纳消化的过程、自身悲剧和喜剧的命运,以及这样的命运与多数人衔接碰撞的力量,都贯通在“一河多源”的书写襟抱中。

这是一部“一体多面”的作品。这部小说在救孤护宝的故事之核上生发出繁杂而不纷乱的线索,尤其是面对动荡命运的残酷,人之为人所拥有的爱与仇、忠与义等矛盾,小说都予以艺术化的精妙处理。忠义之士,个个写得不简单,即使是被塑造得相对完美的主人公顾山农,也有《红楼梦》中人物那种“正邪两赋”的行止。在《凉州十八拍》中,看不到蒸馏水一样的人物。从具体处境中的言行上,人物各有各的长短圆缺。从大爱、大情、大义角度看,作家对人物性格把握得很有分寸感,“大行”与“细谨”、“大礼”与“小让”都表现得如此丰满,令我们心生敬畏。

这是一部“才学合体”的作品。这部小说,以化原型于“无形”的叙述手法进行有关文明存续的表达。《凉州十八拍》自然地运用了《胡笳十八拍》的长歌体式,并吸收了史诗的行吟追索式的韵律感。故事是具体的,冷险幽暗之中有虚线照应,整体上是脚踏实地的追光长旅。小说始终保持着人物各自跌宕的命运和主要故事之间的平衡感,将“史诗的神圣”和“说书的神奇”两者融合得恰到好处。

这是一部诗史融通的百科全书。从鸠摩罗什、萨迦班智达、铜奔马到罗布麻茶,浩大宇宙、史上名流和微小生命、当世人群,相互之间似邂逅、对话,诗性激活了潜在沟通的灵性,动感连接了史事与时事的通道。这部小说时刻有一种风声,类似于古诗里写到的“北风卷地白草折”,在苍莽边塞的背景中,叙事语调轻盈而不虚飘,使小说的时空一直处在活跃状态,也让如此长的篇幅并不给人滞重之感。

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义勇之书。救孤的戏,如京剧《赵氏孤儿》,我们都了解,但这部长篇小说显然要复杂得多,几重救孤,背后都是孤勇的忠义之士,而孤勇的人在一起能产生战斗力,能爆发出慷慨赴义的信念。作品展现的是义,不仅是兄弟家族那种人和人之间的人情小义,更凝聚起救亡图存之家国大义。“救孤的戏”在小说里渐变成“救亡的义”——中华民族始终处在坚韧存续之中,也曾遭遇过风雨如晦的时刻,但总会有慷慨悲歌在我们耳畔响起。

我们看惯了一写史诗就构筑大框架大跨度的固有模式,而叶舟选取了一个偏西偏北的地域、一个救孤护宝的故事内核,把心思沉在空间弹性的造就上。小说的长度已有,宽度和势能才是作者具有“现代”特性的独门绝技。辉煌也好,磨难也罢,救孤护宝的隐喻,让《凉州十八拍》精巧繁复的动态结构,充满巨大的历史张力、文化张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作品自然地映现着中国式现代审美的魅力,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产生的文学能量。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03日 06版)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