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 > 正文

基金宣传的违规和打擦边球行为惊现

“15年15倍”,“预计一日售罄”“排名第一”……这是3月9日开始募集的博时研究优选3年封闭基金的所使用的宣传语,但是稍稍推敲就能发现这些眼花缭乱的宣传语背后槽点满满,不仅存在误导投资者之嫌,甚至还有明显的违规行为。

根据相关公告,该基金的实际募集期为3月9日至3月20日,然而在一份销售渠道发出推介材料中,却出现了“预计一日售罄”的表述。另外,虽然标注了目标规模30亿,但这只产品却不进行配比销售,也就是说,30亿并不是基金的募集上限。

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中不得使用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限制的表述。一只募集期12天并且没有明确募集上限的基金却“预计一日售罄”,这样的表述恐怕连擦边球都不能算,已属于明显的违规行为。

此外,过往业绩数据的引用也存在误导投资者之嫌。

为了说明基金经理王俊的过往业绩优秀,宣传材料中列举了一系列其在管基金产品的业绩数据,例如:“博时主题行业15年业绩翻15倍,年化业绩超20%。”但Wind数据显示,王俊于2015年1月22日才接任博时主题行业基金经理,截至推介材料上标注的2020年2月23日,其任职期回报83.37%,年化回报12.64%。显然,15年翻15倍的成绩并不是王俊一人的功劳,并且其任职期间的年化回报也远未达到20%。

诚然,作为商业行为,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使用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和表述进行基金推介可以理解,但也应该恪守相关法律法规底线和对投资者负责的职业道德底线。为了销售业绩和规模增长人为制造稀缺、夸大宣传的毫无疑问是短视行为,不利于基金行业长期健康的发展,最终导致投资者和基金公司两败俱伤。

近年来为了规范基金销售行为,监管层动作频频,2019年2月证监会公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2013年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近日,监管部门又下发了题为《严格规范宣传推介行为 促进权益类基金健康发展》的监管情况通报,要求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进一步规范基金销售活动和基金宣传推介行为。

在此背景下,基金宣传的违规和打擦边球行为却依然屡见不鲜。有基金业人士分析,由于目前基金销售渠道主要是银行,并不属于证监会的常规监管对象,因此证监会监管执行上存在一定难度和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漏洞,仍需要实现监管体制改革,由机构监管逐步向功能监管和业务监管过渡。

标签: 基金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