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 > 正文

关于融资担保业企业转型的思考

近一年来,国家对融资担保行业密集出台新的监督和管理新规。在政策方面,2019年2月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对政策性担保行业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便利和低成本的融资服务提出了更高与更明确的要求。明确提出的政府性融资担保行业要退出大额项目担保市场、进一步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大幅降低担保费率、简化审核程序与取消反担保设置门槛等政策要求。

如何发挥国有担保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稳定器、助推器和担保的杠杆效应,这也关乎到区域经济稳定发展和金融秩序的健康成长。如何在新规下,让担保行业紧跟新形势,勇于新担当,承担新使命,既要发挥其担保功能,实现政策指导下的规范经营,实行市场化科学管理,又能积极防控风险,实现收支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个人谈点个人思考。

担保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

我国的担保业大多数起步在经济处于上行周期、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封闭的时间段,借助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少数银行在小微金融业务领域的“不作为”,才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然而,当经济处于结构调整下行周期时,特别是当金融市场远比以往更为开放、更为多样化时,担保行业的过去那种粗放性与随机性的业务发展模式就变得不入时代节拍,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式的为政府平台,为大企业大项目担保的“高举高打”的传统处事方式不仅难以为继,而且还有可能引发较大风险,如果这种经营还在存续,就有可能成为担保行业的“负资产”。

担保业经过近20年的市场打拼,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既有历史包袱,又有新的挑战,给转型带来一定难度。同时,担保行业本身也尚未确立适合业务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新思维、新市场和新客户群体。如何在发挥政策性功能作用的同时又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对政策、行业、企业和管理有更全面、更清晰的了解,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在风控各个环节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新规下国有融资担保行业转型思考

我国大多数担保企业由于其有一定的地方政策性担保使命,对特定的企业融资担保负有明确的政府职能,使其客户往往具备了薄弱、边缘和隐蔽的属性,担保对象往往具有“三缺”:缺优质抵押物、缺银行准入条件、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轻不动产、财务数据连续性不长、公司经营期短等短板,这些公司如需要融资,在实践中往往在主流的银行基本无门可进。担保行业如何在困境中求发展?

新规下,国有融资担保行业转型的思考

全牌照经营,全面发挥融资担保的职能效能

担保行业要全面发挥其增信功能,要不断创新其金融品种和服务模式。

一要打造以担保行业为中心的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积极配合政府各项招商引资政策落地,有效嫁接各项资源,深化担保行业全方位、全牌照融资担保服务,提升自身防风险能力。发挥国有融资担保公司的资源优势,对政府PPP项目和政府发包的基础工程项目的工程款支付,对工程施工企业进行适当的应收款质押担保,帮助国有平台公司缓解工程款支付压力。同时积极开展如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开展股权投资、委托贷款、资金理财、资产管理等业务,增加营收和盈利,确保担保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持续提升担保行业服务质量。

二要做好全牌照经营。除融资担保外,还要围绕企业需求,实行全牌照经营。如:增加非融资担保许可,为工程项目招投标出具资金保函、为企业工程履约出具资金保函、为企业诉讼保全出具资金保函、为农民工工资出具资金保函、为房产交易出具担保及诉讼保全担保等,通过非融资性担保的收入,扩充担保公司收入来源。

三要灵活设计担保方式。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质押、第三方反担保等软抵押方式,增加不动产二押、设备二押和异地资产抵押等方式。

四要积极参与当地的征信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区域征信服务体系,可以寻求战略合作公司,共同建立企业的征信服务体系,更好地应用“大数据思维”,搭桥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

五要围绕银行的产品细化金融服务项目。运用担保杠杆效应做好增信服务,担保行业要在围绕银行产品上做大做足文章。针对银行痛点和短板。发挥担保行业的区域、资源优势,做好金融服务商工作。如随着手机银行推出的“押快贷”,要实现一键申请、当天放款,这就给其产品后续管理带来困难,担保行业可以发挥自身和特点,与银行配合,发挥金融服务公司功能。又如个人经营性贷款违约概率高。一旦违约,银行就需要金融服务公司能够第一时间代替这些客户归还贷款,担保行业代偿后去进行追偿。担保行业发挥其有资本、有能力处置不良资产,从银行那让渡一定收益,担保行业发挥金融服务公司功能后,积极参与银行的抵押的业务,提升担保与银行全面合作。加强银担合作,担保行业与银行间深度融合、优势互补、风险分担、互利共赢是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

新规下,国有融资担保行业转型的思考

全领域联动,建立政银担联动服务机制

首先,要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在增资机制、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用足用好政策资源。要强化对区域经济、市场、企业、金融、信用与担保行业发展状况的信息掌握与研究分析能力,打通政策层面与地区、银行、企业和担保行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瓶颈,制定更符合融资拓展的环境。制定更符合融资担保行业特性、更反映地域特点、更贴近企业实际、更满足企业和担保行业需求的财政补贴、补偿和奖励政策。担保行业要将“政策性”和“商业性”分类化管理,在两类业务上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两类业务实行多元化分级式的差异管理方式。

其次,积极推行“园保贷”业务。围绕市场和企业需求,做好全方位的担保增信服务。打破政银担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担保行业作为连接政银企之间的纽带,通过推行“园保贷”业务,建立起以政府为依托,以担保行业为平台,以各特色工业园区管理办为基础,以合作银行为后盾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以各工业园区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为服务主体,将服务实体的银行服务、担保增信及政府政策扶持三方面资源有机融合和充分联动,彻底解决融资难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要整合担保和财政资金功能。目前地方财政往往与银行合作建立了如“科技贷,美元贷”等多种资金池,但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方面此项目业务要有业务团队运作和管理,同时还要积极履行代偿责任,才能获得银行的响应取得放大效应,要开展担保行业以“注册资本金+财政托管资金”管理模式,聚焦政策性担保领域,加强政策引导作用,服务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充分发挥担保行业专业团队和业务专一化管理的优质,同时发挥财政对产业、企业服务和引导功能,如与商务部门开展“服务业及商贸流通企业担保资金”、“外经贸服务平台资金”,与经发、科技等部门开展“科技企业担保代偿资金”等产品,通过担保行业的增信和财政资金的复合推力,一方面推动财政、银行资金向实体投入,另一方面发挥担保行业专一团队管理作用,更好地管理好财政专项资金,使资金运用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要建立政银担企信息沟通服务平台。四方主体要明确专人,建立企业数据库、微信(QQ)专门业务交流群,及时传导政策信息、业务新品、业务讲解、释疑解惑及需求对接,将责任落实到人到时点,将服务落到实处。

五要引入政策资源和外部风险补偿机。积极推动可主导的产品实现规模化发展,从规模化发展中实现担保的社会效益,并适当兼顾经济效益。地方政府要在国家省对担保行业补助的基础上,按照本地特点增加对担保行业的补助力度,按实际担保费率、当年代偿金额和累计担保金额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补贴、补偿和奖励,以调动担保行业业务发展的积极性,帮助担保行业化解担保代偿风险,鼓励和促进担保行业可持续发展。

新规下,国有融资担保行业转型的思考

全流程管理,建立担保服务链全过程管理机制

担保行业市场化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将风险放在第一位,力争将风险可控,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担保行业对内要推行目标责任制度,进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精细化管理,要在严格内部责任管理的同时,对外要以风控为中心,按照被担保企业行业类别,强化对企业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经营状况与核心风险点的规律性认识总结,找到最为关键、最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业务审核与管理的精准性与便捷性,以便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前提下实现审核程序与反担保设置的简化、业务处理效率的提高以及交易成本的降低创造条件,在内外精细化管理中谋求效益提升。

一要有建立独立的风控审核机制。担保行业是经营边际风险较高的公司,风控是担保的生存之本,风控审核机制不但监管评级的需要,更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要提升风控审核行政级别,不论管理还是考核方面都要区别于业务部门,风控总监、首席风险官等管理岗位可以直属于党委、董事会管理。风控审核是担保行业的风险把关口,只有将利益输运、寻租等不良形为公正客观地拒绝在门外,才能保证担保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要推行“322”制度,建立健全业务流程操作、评价和决策机制:在公司业务流程中全面推行“双人尽调、双岗复核、双线管控”操作制度和担保项目“两极”风险评价及担保项目初评和专家团队决策三项基本制度,将风险防范和责任落实到每个操作流程、每个人和每个评委决策人的全业务流程之中,严把风险防控关。双人尽调、双岗复核,凡业务受办理 ,均必须双人到场,杜绝人为事项的发生;双线管控,凡业务流程,必须做到业务和风控双线监督,定期进行岗位和人员的交流,杜绝内部人为风险,从担保业务的全流程进行风险管控,及时尽早发现风险点,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化解风险;严格执行担保项目二级评审决策机制:(1)凡业务决策、项目办理,必须经过担保行业内评,90%通过才可上报项目专家评审会;(2)项目专家评审会办, 对一些专业性强的项目,需要外请评审专家评审,必须过半数同意才能办理;通过“322” 业务运作机制,力保担保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权威性。

三要抓精细化管理。担保行业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是当前政策性担保行业的现实。在行业研究与独立的风控审核之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融资担保行业代偿压力依然较大,风险依然形势严峻。要发挥自身在政府资源的优势,发挥人熟、地熟、信息灵通等方面的优势,加大保后监管是对企业在保期持续监管,保后企业的即时状态代表着担保行业的风险,持续监管可以使得担保行业对于企业的保后风险及时做出反应,尽可能避免损失。要进行长期可持续的监管,积累数据,不仅是对存量客户的可持续跟踪,更要对可合作的优质客户进行扶持。要进行分类管理,对在保项目进行数字化考评,分成红黄绿三个类别,加大和缩减其保后检查力度,实行区别对待。通过担保扶持,将小企业做大,弱企业做强,不能直接在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可以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向市场要客户,向管理要效益,向规范管理求发,使国有融资担保行业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标签: 融资担保业企业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