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毒物杀伤力不逊毒蛇
有过乡间和城郊生活经历的小伙伴,大多对蟾蜍有所了解。蟾蜍通常出没在夏秋之夜的路边草丛,虽说蟾蜍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还是不少害虫的天敌,可看它满身的疙瘩,就让人不敢轻易招惹。
但近日据台湾媒体报道,在台湾花莲县丰滨乡,有人不但招惹了它,还斗胆吃了它的肉,结果酿成了1死5中毒的惨剧。经当地卫生主管部门采样鉴定,确认6人是因误食盘古蟾蜍中毒。
盘古蟾蜍是什么样的物种?蟾蜍的毒性成分主要在哪些部位、成毒机制是什么?带着一系列疑问,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学科组的科学家。
毒素致死率仅次于毒蛇咬伤
“盘古蟾蜍是台湾岛内体型最大的无尾目动物,全球仅分布于台湾全岛,成体身长在5到20厘米之间,大多数约6到11厘米,体色依环境而异。”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文辉告诉记者,广义而言,蟾蜍属无尾两栖类,民间通常将皮肤粗糙、全身分布疣状突起的两栖类物种称为蟾蜍,而将皮肤光滑的两栖类物种称为蛙。除南极洲、马达加斯加等外,蟾蜍在全球均有分布。
在我国,人们通常把蛇、蝎子、壁虎、蟾蜍、蜈蚣或蜘蛛称为“五毒”。就对人类的危害而言,罕有因蝎子、壁虎、蜈蚣或蜘蛛咬伤引起死亡的报道,但因蟾蜍毒素中毒引起死亡的报道却不鲜见,致死率仅次于毒蛇咬伤。
30年前,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在做资源调查时,在云南西北部发现一种很特别的大蹼铃蟾。当地人说这种蟾会让人手红、疼痛。他们把大蹼铃蟾放在罐子里,受刺激的小东西身上就出现泡沫状分泌物,身体周围聚集的分泌物也不断增加。他们把这些分泌物收集起来,经过干燥提纯,然后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小鼠竟很快中毒死亡了。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云说:“实验中,根据小鼠体重,通过尾静脉注射每公斤20微克毒素,就可以致死。这跟蝰科蛇毒的致死毒性在同一个数量级。”
毒性不会因高温而消失
不仅是台湾盘古蟾蜍,不同蟾蜍物种,以及一些蛙类都可产生致命毒素。目前对我国两栖类物种活性成分的研究提示,身体颗粒腺分布较多的物种含有的生物活性相对较多,容易引起中毒反应。
蟾蜍让人中毒的重要原因,在于其皮肤颗粒腺、粘液腺和身体不同组织能产生毒性类固醇内酯分子。蟾蜍活性物质按结构主要分为蟾毒配基类、蟾蜍毒素类、蟾毒色胺类及其他化合物。
“总体而言,蟾蜍毒素和蟾毒配基的作用类似洋地黄,可兴奋迷走神经,直接影响心肌,引起心律失常,还能起到刺激胃肠道、抗惊厥和局麻的作用。”李文辉解释道,急性中毒特征常表现为呼吸急促、肌肉痉挛、心律不齐,最终导致麻痹而引起中毒死亡。
蟾蜍皮肤、肌肉、肝脏和卵等不同部位均含有毒性成分。中毒途径包括误食及皮肤接触,即使煮熟后食用也会中毒。李文辉解释说,经煮沸后,蟾蜍耳后腺及表皮腺体的分泌物毒性会降低,但难以全部去除毒性;有证据显示,蟾蜍卵中的蟾蜍毒素含量高于肌肉,毒力也更强;若毒液直接接触伤口进入血液,也可引起中毒。
一旦发生中毒反应,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临床对症治疗。迄今为止,对两栖类箭毒蛙毒素以及其他蟾蜍毒素尚无有效的解毒药,阿托品对此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肾上腺素则无作用。
“以毒攻毒”还能治病救人
蟾蜍毒素能害人但是也能救人。传统医药常用“以毒攻毒”的策略治疗人类的疑难杂症。在我国,蟾蜍经加工可制成蟾皮、蟾酥、干蟾、蟾蜍头、蟾蜍胆、蟾蜍肝等名贵中药材,其中临床广泛使用的主要有蟾酥、蟾衣、蟾皮,“六神丸”“蟾酥丸”“麝香保心丸”等药物均含有蟾蜍成分,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张云介绍,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揭示,生存策略和协同进化导致很多动物产生了以动物多肽类毒素为主的天然活性物质可以与哺乳动物及人的目标蛋白分子相互作用,且活性高、专一性强,再加上动物多肽毒素由于加速进化所造成的丰富基因多样性,使得动物多肽毒素这些天然活性物质与人细胞膜受体和离子膜通道的关系,犹如天然的“矛与盾”,是解析生命现象必备的“分子探针与解密器”,也可以说是来自“上帝”的药方。
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学科组长期从事两栖类皮肤分泌物的研究,他们针对上文所述的中国特有物种——大蹼铃蟾,系统研究了其皮肤分泌物蛋白质多肽组丰富的分子和功能多样性,产生了一系列成果,不久前还揭示了大蹼铃蟾孔道形成蛋白复合物激发无疤痕组织修复的机制。与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表皮生长因子相比,这种复合物不仅可以通过加快皮肤组织损伤的再上皮化来促进伤口愈合,还具有减轻创伤水肿、促进无疤痕愈合、抵御耐药菌感染的特征,为深入解析组织再生和修复及疤痕形成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线索,同时对研发新的疾病治疗药物极具现实意义。
相关链接
为什么箭毒蛙不会毒死自己
我们很难说,在这个世界上哪种动物是最毒的,但是毫无疑问,原产于哥伦比亚、拥有金色皮肤的箭毒蛙属于其中之一。其体内毒素的含量,足以杀死10个人。
那么,为什么它们自己不会毒死自己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纽约州立大学的相关研究人员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展开了研究。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研究人员发现,箭毒蛙毒素可以打开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并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因此可以永久性地阻断神经信号向肌肉细胞传递,从而导致肌肉持续紧张不能放松,而心脏更容易受之影响,最终导致中毒者心脏衰竭而死亡。
被人熟知的河豚毒素其实也是通过影响钠离子通道的正常工作而致毒。对于河豚自身而言,它们的钠离子通道由于单一的氨基酸突变而发生变化,导致河豚毒素无法正常识别钠离子通道,这样河豚毒素对河豚自身就没有任何伤害。
那么,箭毒蛙又是如何避免自己中毒的呢?
研究人员找到了箭毒蛙幸免于毒的突变氨基酸。他们在箭毒蛙肌肉中找到了5种天然氨基酸替代品,并在小白鼠的肌肉中进行了测试。当小白鼠的这5种氨基酸被替换成箭毒蛙的突变氨基酸之后,小白鼠的肌肉也完全能够抵抗箭毒蛙毒素。
为了弄清楚到底是哪一种氨基酸突变起作用,研究人员对这5种氨基酸进行了逐一替代和排除。结果表明,箭毒蛙对自身毒素的抗性主要来自于单一的基因突变。而在这之前,由哈佛大学研究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箭毒蛙对自身毒素的抵抗性源于多种因素。
尽管这距离揭开箭毒蛙毒素之谜更进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找到解药,就像对于河豚毒素一样,目前也还没有已知的解药。但找到这种基因突变,有助于让那些因自身毒素而濒临灭绝的青蛙存活下来。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聆达股份董事长王正育辞职 王妙琪接任
和远气体常务副总经理李欣弈辞职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627万元
伊利股份发行20亿元短期融资券 期限为71天
排行
精彩推送
- 贱金属陷入供应恐慌 镍价创下10年新高达24000美元/吨
- 择时之道:风格轮动的本质与风格择时策略
- 美国工资通胀正严重打击银行业 华尔街抢人大战未完待续
- 美股逢七必跌?小心美国加快升息缩表
- 兴业证券:美联储收紧,新兴市场风暴将至?
- 野村证券:随着新冠疫情转向地方性流行病 服务需求将会激增
- 2月继续加息?英国通胀创30年新高之际 贝利暗示物价还要涨
- 中汽协:12月商用车产销38万辆和36.4万辆 环比增长7.7%和10.5%
- 广发香港:历史上稳增长右侧,行业如何表现?
- 微软(MSFT.US)重金揽下动视暴雪遭抨击!世行行长:这不是好的...
- 国家能源局:我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 连续7年...
- 劳动力短缺日趋严峻 全球零售巨头加速布局自动化仓储市场
- 美国通胀“吓坏”投资者 金价涨至1840美元
- 木头姐坚定看多成长股 甩锅价值股为“泡沫之源”
- 贡献1/5CPI的食品价格创10年最大涨幅!新西兰加息步伐或加快
- 拜登4亿N95免费口罩下周开发 对口罩供应信心满满
- 高风险债券销售火爆 美国杠杆贷款价格指数飙升至07年以来最高水平
- 小盘股指数惊现“死亡交叉”?是生物科技股作得妖!
- SEC主席:加密货币交易所将面临更多审查
- 奥密克戎变体影响有限,国际能源署预计石油市场将出现过剩
- 国家税务总局:坚决依法打击偷逃成品油消费税违法犯罪行为
- Marathon Asset CEO:美联储可能会加息8次以抑制通胀 2024...
- 小摩:坚定看好股市 中小型股或有强劲增长机会
- 网传“出台《互联网企业上市及投融资操作规范》”属不实信息
- 美股技术面出现关键信号 逢低买入时机已到?
- 油价破百不是梦!IEA:全球原油供不应求
- 央行:将LPR发布时间由每月20日上午9:30调整为9:15
- 2021年12月底香港综合利率为0.21厘 较11月底上升2基点
- 3年来首为正!欧洲央行放鹰预期升温 10年期德债升至0.008%
- 世界黄金协会:印度买家“学会与病毒共存” 黄金需求有望从o...
- 碳排放价格高企触发CCM 英国不计划干预
- 欧洲央行管委维勒鲁瓦:预计欧洲通胀“高烧”今年会退
- 2021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为2159.62万千瓦
- 中金海外:美债时隔一年后再度发出波动信号
- 敦和资管:电力市场改革的投资机会探讨
- 资产定价之锚起舞,美股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声四起!
- 工信部:将研究建立锂电溯源体系及有关公共服务平台
- 风水轮流转!2022年开局美股银行股、科技股上演冰火两重天
- 上海印发《新时期促进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
- 油价再迎强催化!伊拉克-土耳其输油管道爆炸,布油直逼90美元关口
- 市场高通胀交易触顶 资金纷纷撤出TIPS
- 轻纺城副总经理张伟夫辞职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4749万元
- 聆达股份董事长王正育辞职 王妙琪接任
- 和远气体常务副总经理李欣弈辞职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627万元
- 伊利股份发行20亿元短期融资券 期限为71天
- 森霸传感股东盈贝投资减持491万股 价格区间为15.9277-20.7256元/股
- 美联储政策“急转弯” 新兴市场货币涨势或被影响
- 科技股厄运连连!“木头姐”ARKK基金周二跌至18个月最低点
- Canalys:2021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超3.4亿台 同比增长15%
- 布油、WTI原油双双创下七年新高,100美元已上目标清单?
- 原材料价格走高等因素导致支出增加,美国房屋建筑商信心四个...
- 科技股不香了?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新冠疫情后新高,纳指受重创
- 美国雇主预计今年薪资平均增长3.4%,通货膨胀不是唯一影响因素
- Canalys:2021年Q4苹果(AAPL.US)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2% 超...
- 禁止种“韭菜”?英国财政部出手严管加密货币广告
- 德国1月ZEW经济景气指数跃升至51.7 创去年7月以来新高
- 世界钢协预测2022年钢铁需求将增长2.2%至18.964亿吨
- 全球基金经理在投什么?股票和大宗商品
- 就业市场强劲但工资增速不及通胀,会阻止英国央行加息吗?
- 不单是加息了!英国央行2月恐要开始缩表
- 科技美股失宠钱去哪?投资者转向这些板块
- 2021年11月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量及进口货量同比分别上升14.6%及10.3%
- 电费飙升抑制消费者支出 欧元区经济难复苏
- 海运业有望再度迎来一个丰收年 恐拉高通胀
- 李迅雷:美联储缩表将殃及新兴市场
- 中国信通院:2021年国内手机出货量3.51亿部 同比增长13.9%
- IDC: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超250亿美元 隐私保...
- 市场押注美联储3月加息 “小长假”后美债收益率全线上涨
- 敦和资管海外观察:股债双熊
- 撑不住了!能源成本飙升 金属生产商呼吁欧盟采取行动
- 英国能源价格上涨将“摧毁”低收入家庭 影响堪比“经济衰退”
- 日本央行按兵不动 黯淡通胀前景为宽松政策开路
- 德国推翻此前2030年仅1500万辆纯电车目标 改为也包括混合动力车
- 蒙特利尔银行:市场信心充足、低成本融资环境将推动并购热潮持续
- 拉扯不断!美国主要航空公司再次警告5G可能对航空造成严重破坏
- 福奇:omicron是否让新冠病毒进入终局仍然未知 定义为地方传...
- 无惧奥密克戎威胁 航空燃料关键指标飙升至疫情前水平
- 中汽协:2021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600万辆 汽车制造业工业增...
- 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 布油触及逾三年新高涨至86美元上方
- 涨势仍未止!澳洲锂矿商Allkem称碳酸锂价格下半年还要涨80%
- 调查显示:加拿大2/3企业高管预计未来2年通胀涨幅超3% 市场...
- “大宗商品牛市旗手”高盛不改初心 坚定维持十年看涨观点
- 能源转型和抑制通胀只能二选一?达里奥称目前不宜过快放弃化...
- 市场越发激进:美联储3月要加息50个基点?对各大资产影响几何?
- 中证协修订发布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三项自律规则
- 经济复苏带动钻石需求增长 全球最大钻石生产商上调原钻价格约8%
- 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就业市场复苏因疫情受阻 就业混乱将持续...
- 市场押注欧央行最早9月加息 瑞银不认同
- 风力不足发电量下降 英国电价创1个月新高
- 2021年中国粗钢产量同比降低3%至10.3亿吨 钢铁生产如期减量
- 避险情绪支撑金价小幅走高 多空博弈之下盯住1830
- 马来西亚正评估央行数字货币推行必要性
- 发改委:2022年1月17日24时起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上调
- 发改委: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
- 美元在“好消息”中意外下跌 对冲基金坚定看涨不动摇
- 沙特能源部长:一直对油价感到满意 不担心上涨
- 镍价迎来“开门红”并一举创下10年新高 需求激增助力升势
- IDC:预计2021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为27.5亿美元
- 中汽协:2021年12月乘用车销量达242.2万辆 同比增长2%
- 阴雪天气侵蚀光伏产能 全球“气荒”再推日本电价高企
今日要闻
- 华熙生物拟使用不超7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可循环滚动使用
- 节能国祯独董刘纪鹏辞职 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 北京: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重点领域“低碳”布局
- 《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2021-2025年)》印发 营商环境法治化再加速
- 海航集团航空主业板块实控权正式移交辽宁方大 未来仍有多重考验
- 国家邮政局:我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千亿级别 日均服务用户近7亿人次
- 海象新材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减少47.83%至7693.42万元
- 克明食品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7575.56万元 同比下滑73.75%
- 合生创展完成3亿元美元优先票据发行
- 平安不动产拟发行不超20亿公司债券 每张面值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