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 > 正文

银保监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带来“真金白银”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为创新主体发展带来了“真金白银”。

8月24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法规部副主任李翰阳介绍,截至2022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为1246.37亿元。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衡付广介绍,目前知识产权保险业务已有四类险种、16个产品,覆盖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类别,在2021年为5000余家企业提供了241亿元的风险保障。

加强政策制度建设

为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银保监会从政策制度及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在政策制度建设方面,李翰阳介绍,2013年,原银监会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可以接受知识产权作为融资抵质押物。2019年9月,银保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落实国务院部署,进一步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要求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创新、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障工作,促进银行保险机构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部分银保监会派出机构也结合当地经济和产业特点,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支持政策。

在强化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李翰阳介绍,银保监会推动部分商业银行针对知识产权的特点,创新设计知识产权质押的专门产品,为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部分保险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还与商业银行开展合作,构建风险分担、风险补偿机制。

引领创新发展

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保监会积极发挥政策的创新引领作用。

“2021年以来,银保监会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浙江、江苏、广东、四川、青岛、深圳等地试点,由银行在线代理提交专利权质押登记材料、进行质押状态查询,大幅优化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办理效率,显著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李翰阳介绍,银保监会还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工作,指导有关地方依托产业园区组织银企对接等活动1000多场,参与企业合计近3万家。

同时,积极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优化内部考核标准、落实尽职免责、差异化利率定价和专营机构设置等措施,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开展。

此外,银保监会还推动有关机构通过建立外部评估机构库、创新内部评估方式等手段,加强综合评估能力建设,提升对知识产权价值和作用的识别能力。

机构主动性不断增强

在银保监会引导下,金融机构探索业务新领域的主动性不断增强。

部分银行主动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对接合作,与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设立“知识产权融资创新实验室”。此外,为服务好“专精特新”小微企业,部分银行进行精细化、个性化创新,专门设计集专利评估、融资、技术转让、交易处置于一体的产品,协助小微企业提升研发、融资、技术交易等环节的效益。

据悉,近年来银行主动拓展新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开展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质押贷款业务,为芯片设计、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持。银保监会有关派出机构还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植物新品种权评估体系和植物新品种权质押风险防控体系,指导银行创新种业领域知识产权专项信贷产品。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初至2022年6月末,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达3723.64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当年累放贷款金额587.24亿元,同比增长64.43%;当年累放贷款户数5981户,同比增长60.91%。(记者 仇兆燕)

标签: 银保监会 知识产权 质押融资 金融服务 真金白银

精彩推送